福州大学至诚学院化学工程系与马克思主义学院协同开展“跨时代的制碱启迪”思政主题社会实践
【 点击数: 10 发布时间: 2025-07-03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弘扬科学家精神的重要指示,推动学科实践与思政教育深度融合,福州大学至诚学院化学工程系与马克思主义学院于2025年4月至7月期间,联合开展了以“跨时代的制碱启迪—侯德榜精神的回响”为主题的思政实践活动。本次活动以拍摄题为碱魂的微电影为主,以实地教学实践和实践讲座为辅,将侯德榜先生的科研历程和精神品质生动地展现出来,带领师生传承科学家精神,构建起专业教育与思政育人的协同创新模式。
一、融合多学科共研,开展多维实践方式
化学工程系与马克思主义学院组建了由陈智伟、叶钦两位老师担任指导,8名化学工程系学生为核心的实践团队。活动以侯德榜故居实地学习,侯德榜历史文献研究、实验室制碱实验方法研究及还原、实地调研考察、科学汇报讲座、思政教育创新等多元形式,形成三步曲:深入了解历史、实地科研实践、思政传承传播。
在前期准备阶段,团队系统查阅了侯德榜的相关历史文献及化工研究书籍,深入了解侯德榜当时所处的时代环境及其为化工、为国家产生的深远贡献。同时,聚焦由陈智伟老师带领的参观学习侯德榜故居内展览文献及历史物品故事(一个主要展馆、两个小型展馆、两个古今展览室)。以及由叶钦老师带领的制碱实验汇报讲座团队,在团队成员认真研究实践的制碱实验之后进行的实验过程、心得等汇报。最后由化学工程系教师及学生代表齐浩博带领实践团队在福州大学至诚学院实验室进行完整制碱实验,体验其科学精神,克服重重困难,利用不同的方法严谨完成实验。
二、“探访”历史现场,奏响古今交汇
4月至5月期间,实践团队走进侯德榜故居,在专业讲解员引导下参观侯德榜故居,学习了侯德榜制碱的完整工艺流程,及制碱过程中的重重困难。实践成员重点记录了侯先生所处时代条件、制碱重点突破步骤与制碱流程,深入学习在当时艰难年代侯德榜制碱造福于民,造福于世界的故事。
三、推出“微时代”思政传播矩阵
同时,实践团队也开展了实践团队成果汇报,通过书籍查阅、走访故居、教授讲解等方式,整理出侯德榜对化学工程所产生的深远影响,及每个同学的实践心得。深刻体会侯德榜先生的科学家精神为学生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和价值导向。
基于前期积累的实践成果,团队精心策划并录制了“微电影”视频。电影以小宇(剧中学生主角)的心路历程为主线,融合穿越古今再现侯德榜的经历、教师引导完成学业、思政老师对其进行精神引导及小宇一步一步的思想和能力变化。通过创新的微电影形式,打造出新时代思政教育新载体。微电影制作过程中,团队运用人物穿越、古今场景切换、主角情感变化及原声访谈等多元手段,优化视听效果,最终形成具有专业性、教育性、感染力的思政作品,在校内及网络平台广泛传播。
四、总结
本次化学工程系与马克思主义学院协同开展的“跨时代的制碱启迪” 思政主题社会实践,是福州大学至诚学院推进 “大思政” 教育体系建设的创新尝试。活动以侯德榜故居为实践载体,通过 “教师科研历程探寻 — 侯德榜故居实地调研 — 实践成果汇报讲座 — 微电影视频制作” 的完整实践链条,实现了科学家精神传承、专业知识融合与思政教育创新的深度结合。
从实践成效来看,跨学科协作模式打破了传统思政教育的学科壁垒,让学生在历史场景与科研实践中直观感知科学家精神的本质,既深化了对材料学科历史脉络与现代应用的理解,又激发了专业使命感与创新意识。“大学生讲思政课” 的教育形式创新,通过青年视角转化抽象精神价值,增强了思政教育的亲和力与传播力,为高校思政育人提供了可复制的实践样本。